中航電子:托管航電板塊 航電龍頭地位穩固
中航電子 600372 研究機構:東興證券 分析師:劉斐,趙炳楠 撰寫日期:2014-07-18 關注1:航電領域的龍頭地位穩固 公司是國內航空電子設備的主要生產商,依托實際控股人中航工業集團的技術和資源優勢,在航電領域處于壟斷地位,航電產品廣泛應用于各類國產機型,并占有極高的比例。由于航電行業具有較高的資金壁壘和技術壁壘,國內其他企業一般只做一些航空產品的配套件,規模很小,很難與公司形成競爭。 關注2:受益于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航電業務穩步增長。 航電業務是公司的主要業務,2013 年航空產品的收入占比達到80% 左右。公司的航電產品主要為各類國產機型進行配套,訂單主要來源于國內各大主機廠。飛機領域向來有“一代平臺,幾代航電”的說法,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航電產品的更新換代正逐漸提速,航電產品成本占整機成本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據統計,目前在先進戰斗機上航電系統成本已占到40%左右,對于電子戰飛機、預警機等甚至高達50%。 我們認為,公司將充分受益于我國航空產業的飛速發展,航電業務的增長主要來源于新機型的增加以及老機型航電產品的更新換代。另外,未來我國低空空域開放以及國產大飛機項目的投產,也將進一步增加公司航電產品的市場空間。預計公司航電業務的增速將高于我國航天產業增速,未來十年復合增速有望超過20%。 關注3:民品業務和非航空防務業務的發展空間充滿想象 按照公司戰略規劃,未來航空軍品、民品、非航空防務的占比將達到3:4:3。按照2013 年航空軍品占比80%計算,未來民品和非航空防務的增幅將達到9 倍以上。當前,公司在民品業務方面主要是依托電子技術的拓展,我們預計未來也可能會采取外延式收購的方式;在非航空防務方面主要是向航天、船舶等領域拓展軍品業務。當前,公司成立了創新基金和商業創新平臺,用于引導和支持子公司的創新業務,預計民品和非航空防務將成為未來幾年公司業績新的增長點。 關注4:托管航電系統公司,未來整體注入可期 2014 年6 月,中航工業集團將航電系統公司100%股權委托公司管理,托管資產中包括了5 家研究所(自控所、計算所、上電所、雷電院、電光所),在整個軍工行業是首次。我們認為托管后影響主要有兩方面:1) 托管費用不超過航電系統公司營業收入的5‰,按2013 年收入149 億計算,將為公司帶來約7450 萬元的托管費;2)公司將對托管的航電系統公司的生產經營具有充分的決策權,意味著將整個航電板塊納入了上市公司的管理范疇,我們認為,此次托管為將來航電板塊的整體上市做好了準備。2013 年,航電系統公司收入149 億元,凈利潤13.6 億元,分別相當于公司的2.5 倍和2.2 倍。如果未來航電板塊實現整體注入,公司市值預計將增加一倍以上。 結論: 公司是我國航空電子領域的龍頭企業,依托實際控股人中航工業集團的技術和資源優勢,處于行業壟斷地位。公司以航電業務為主,2013 年占比達80%,航電業務將充分受益于我國航空產業的飛速發展,國產新機型的增加和航電產品的更新換代將成為公司航電業務的主要增長點,未來低空空域開放以及國產大飛機的投產將打開公司新的增長空間。民品和非航空防務將是未來公司主要的業務拓展方面,為了達到公司“343”的戰略目標,民品和非航空防務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9 倍以上,增長空間巨大。中航工業集團將航電系統公司100% 股權委托公司管理,是軍工行業內首次將研究所資產托管于上市公司,一方面有望為公司帶來約7450 萬元的托管費,另一方面也在為航電板塊的整體上市做準備。 我們看好公司航電業務的發展以及航電板塊整體注入的前景,預計公司2014-2016 年每股收益為0.39 元、0.53 元和0.62 元,對應PE 為57 倍、42 倍和35 倍。首次關注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軍工研究所改制可能不達預期,影響航電板塊整體注入進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