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上市企業標準落地,哪些生物制藥公司符合科創板條件,并且未正式提交香港或海外上市申請? 科創板參照香港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標準,放寬了醫藥行業企業上市條件,只要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即使沒有盈利也可申請上市。 從這個規則來看,上市條件相對香港有寬松之處。香港交易所對生物科技公司IPO還要求, IPO之前引入資深投資人,且引入的私募投資人的股權占比要達到5%以上;申請人必須在上市前已由大致相同的管理層經營現有的業務至少兩個會計年度。但預期市值科創板要比香港高。 新藥需要經過臨床試驗,即使三類醫療器械也需進行一次臨床試驗,因此,從科創板要求醫藥行業企業至少有一個產品進入二期臨床試驗來看,放開的主要是制藥企業。按照這個條件并參照預期市值40億元人民幣來做下簡單的梳理,看看有哪些生物制藥公司符合科創板條件,并且未正式提交香港或海外上市申請;然后,再來看看有哪些上市公司投資了這些生物制藥公司。 1 前沿生物 2018年5月23日,前沿生物的全球首個長效HIV-1融合抑制劑——艾博衛泰獲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艾博衛泰的問世不僅代表我國原創抗艾新藥實現了“零”的突破,更為艾滋病耐藥患者提供了救命藥,作為長效注射劑,為因不良反應而產生對口服藥不耐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用藥選擇。目前,前沿生物已在菲律賓等12個國家和地區開始艾博衛泰的注冊、報批、上市工作,預計2019年的海外市場增加到30個左右。顯而易見,前沿生物將成為全球性的公司。納斯達克、港交所曾邀請其上市,現在看公司會不會選擇科創板。 南京江寧(大學 )科教創新園有限公司為其股東,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持有江寧大學科教園21.72%股權,中國核建(601611)持有華興建設86.30%股權。 2 復宏漢霖 2月22日,國家藥監局批準其利妥昔單抗注射液上市,此為中國首個獲批的生物類似藥(仿制藥)。公司還有阿達木單抗、貝伐珠單抗注射液、曲妥珠單抗等多個生物類似藥在臨床三期,也有多個創新藥在臨床一期等。 復星醫藥(600196)間接持股71.34%,海清科片仔癀(600436)投資管理中心持股1.73%(片仔癀參股),方正證券(601901)持股的上海方正韓投股權投資合伙企業的限公司持股1.63%,東方證券(600958)持股1.02%。 3 康方生物 2015年,康方生物將腫瘤免疫治療抗體AK107授權給默沙東,轉讓金額2億美元,是中國第一個創新型生物科技公司將完全自主研發的腫瘤免疫單抗新藥授權給全球排名前五強的制藥巨頭。公司已開展超30個單抗新藥項目,多個項目為全球及國內首創,9個產品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PD-1/CTLA-4雙特異抗體在全球率先進入臨床試驗。2018年11月30日,康方生物啟動AK105新藥2項III期臨床試驗,分別針對轉移性非鱗和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展開。 深圳市高特佳睿智投資合伙企業持有8.22%股權,中信建投(601066)持有高特佳睿智30%股權。 4 嘉和生物 含鉑方案化療失敗的PD-L1 陽性的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復發或轉移性胸腺癌即將啟動二期臨床,重組抗CD20人鼠嵌合單克隆抗體注射液、初治的CD20陽性彌漫大B淋巴瘤即將啟動三期期臨床研究。曲妥珠單抗在三期臨床。 康恩貝(600572)持股25.34%,沃森生物(300142)持股13.59%,泰格醫藥(300347)間接參股。 5 澤璟制藥 第一個1.1類化學新藥甲苯磺酸多納非尼片目前正處于晚期肝癌一線治療和晚期結直腸癌三線治療的三期臨床試驗和多個不同惡性腫瘤的二期臨床試驗階段。申報的第三個化學新藥杰克替尼正在進行骨髓纖維化、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臨床試驗。 盈科創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平潭弘潤盈科新材料創業投資中心為公司股東,泰格醫藥持有盈科創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5.32%股權。 6 科信美德 開發的治療1型糖尿病的胰高血糖素受體抗體藥物獲得了2014中關村十大創新成果獎,基于REMD477項目的糖尿病原研藥,已經在國內完成一期臨床試驗,在美國已經進入二期臨床試驗。 九芝堂(000989)持股5.8%。 7 盛諾基醫藥 專注腫瘤和免疫炎癥藥物研發和生產的生物醫藥企業,自主研發、來源于傳統藥材淫羊藿的天然1類新藥阿可拉定正在進行Ⅲ期臨床試驗,化學1類新藥SNG-1153獲準中美開展臨床試驗,Ⅲ類醫療器械ER-α36抗體診斷試劑正在進行臨床研究;合作開發產品溶瘤病毒聯合阿可拉定、PD-L1聯合阿可拉定即將開始Ⅲ期臨床試驗,SNG1005分別在美國和中國開展Ⅲ期臨床試驗。 昆藥集團(600422)持股1.85%。 8 天士力生物 獨家品種普佑克(心血管疾病用藥注射用重組人尿激酶原)是一款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2017年銷售額就達1億元;公司布局了超過15個生物制劑新品種。其中,治療結直腸癌的安美木單抗(SY01)已經即將進入II期臨床試驗;治療乙肝的T101疫苗目前正處于I期臨床試驗階段;1類抗實體腫瘤的融瘤病毒T601正申報臨床批件;1類新型降脂藥抗PCSK9人源化抗體已完成臨床前研究。去年啟動了香港上市程序,不知是否撤回申報科創板。 天士力(600535)直接或間接持有全部股權。 9 盛迪亞 9PD-1單抗即將拿到上市批件,將是國內第3家拿到PD-1單抗的公司 。 恒瑞醫藥(600276)全資公司。 【2019-02-19】中國核建(601611):公布重組一年后走出關鍵一步 能源業第三例央企重組將落地 編者按:隸屬新能源行業央企,最近的動作引人關注。中核集團吸收合并中國核建集團簽署具體協議,公告一年后終于步入了落地階段;大唐集團公告新能源發展勢頭不錯,發電量增9.62%。今日,本報聚焦這兩大央企的新變化,希望提供有益的投資價值參考。 近日,中國核建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中國核建集團已于2019年2月12日與中核集團簽訂《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之吸收合并協議》,就中核集團吸收合并中國核建集團事項進行了約定。此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核集團將直接持有公司61.78%的股份,中國核建集團不再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此次吸收合并實施完成后,中國核建的實際控制人變為中核集團,國務院國資委作為最終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 正式公布重組事宜一年后,中核集團與中國核建的合并就要收官了。 昨日,《證券日報》記者聯系了中國核建方面,工作人員表示,合并的下一步具體實施情況要看大股東方面的決定,另外,如果有下一步消息的話會及時進行公告,可以披露的內容會及時披露。 能源業第三例央企重組將落地 公告顯示,根據協議,中核集團吸收中國核建而繼續存在;中國核建解散并注銷,其全部資產、負債、業務、合同、資質及其他一切權利和義務由中核集團承繼和承接。吸收合并完成后,中核集團將直接持有上市公司中國核建的61.78%股份,成為其實際控制人。中國核建所有下屬子公司、企業或其他法人的股東或出資人,將均變更為中核集團或其下屬公司。 2018年1月31日,國資委官網公布消息稱,經報國務院批準,中核集團與中國核建實施重組,后者整體無償劃轉進入前者,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這是繼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合并后,能源行業第三例落地的央企重組。 2018年10月24日和11月1日,中核集團和中國核建分別審議通過了相關吸收合并方案。2018年12月,兩家集團簽訂了《債務承繼協議》,明確了承繼的債務標的。2019年1月17日,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了《債務承繼確認書》,確認已將中國核建存續債務融資工具轉移到中核集團相關賬戶,由中核集團按照原發行條款和條件履行相關債務。 中核集團和中國核建原最早均屬于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下稱中核總)。1999年,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中核總被劃分為兩家公司。中核集團繼承了中核總的衣缽,承接了大部分產業,中國核建則負責核電工程、軍工工程等方面的建設工作。 業內多認為,兩家企業業務互補,重組難度相對較小,重組后的中核集團競爭能力將大為加強,利于更好地在全球核電市場上競爭。 中核集團是國內投運核電和在建核電的主要投資方、核電設計及工程總承包商、核電運行技術服務商和核電站出口商,同時也是國內核燃料循環專營供應商、核環保工程和核技術應用主力。 中國核建的主業為核軍工、核電、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核環保工程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等。 中國核建在中國核電施工工程市場上,長期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是國內外唯一一家連續30余年不間斷從事核電建造的企業,承擔了中國大陸和出口的所有核電機組的建造任務,具備同時承擔40臺核電機組的建造資源和能力。 核電行業話語權變強 就發電量而言,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三大核電國家,但是論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中國則尚未能進入全球前十,業內人士考慮現有在建、已開展前期工作的規劃機組,以及每個核電廠址機組的可承納容量,國內核電至少還有兩倍以上的發展空間,而核電高技術壁壘、高專業要求、強政策管制等特性,決定其具有穩定的競爭格局和強勁的盈利能力。 事實上,核電行業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表現已出現明顯改善。2018年三季度,核能核電板塊29家成份股上市公司披露顯示,報告期內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公司達到19家,占比超過65%。 2018年以來三代核電利好消息不斷,展現三代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國家對三代核電的信心。2018年核電動態不斷,3月7日國家能源局印發《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中提出要積極推進具備條件項目的核準建設,年內計劃開工6~8臺核電機組。同時EPR首堆臺山一號、AP1000全球首堆三門一號先后實現并網發電,標志著三代技術不斷成熟。隨著三代核電技術捷報頻傳,預計困擾我國核電項目審批的技術問題或將得到解決,核電審批重啟有望加速。 根據《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和《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意見,2020年運行核電裝機力爭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而截止2018年6月,在運在建核電機組共計5802萬千瓦,仍需建設超3000萬千瓦核電機組,按單臺機組功率125萬千瓦估算,2020年前至少需新開工24臺核電機組,年均8臺左右。 在核電站投資中,一般核電設備投資占比約50%,據此估算每年核電設備市場規模約800億元,2020年前核電設備市場規模約2400億元,其中核島設備投資占比約一半;基礎建設占比約40%,2020年前其市場規模約1920億元;其他輔助設施占比約占10%,2020年前市場規模約480億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核電行業主要受制于政策和技術兩方面因素的影響,而目前這兩方面都已取得重大突破,核電行業大概率將從底部復蘇,核電審批時隔兩年多重啟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