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7】京東方A(000725):OLED陣營加快產線擴張 行業上下游迎新機遇 3月25日,京東方A(000725)披露2018年年報,2018年實現營收971.09億元,同比增長3.53%;凈利潤34.35億元,同比下降54.6%。年報披露,柔性OLED迎來巨大發展機遇,公司產品供應能力有望穩步提升,2019年京東方柔性OLED業務有望實現較大突破。 中信證券推算,全球OLED終端材料市場空間將由2017年的8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31億元,年均增速22%;我國大陸OLED終端材料市場空間將由2017年的1.1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60億元,年均增速高達154%。專家預測,2019年OLED市場或將迎來更高速的增長。 高價壟斷痛點有望破解 伴隨著今年海信的入局,中國OLED陣營繼續不斷擴大。在今年的AWE上,索尼、創維、LG電子、海信、長虹、康佳等電視紛紛攜OLED電視新品亮相。此次展會上看,OLED陣營擴大呈現優勢,而LG Display首次參展,打出了“真正的中國OLED時代來臨”的口號。 事實上,由于成本居高不下,不久前另一OLED巨頭三星宣布放棄OLED路線。 據分析,2014年以前,三星和LG在大尺寸OLED屏幕方面均有布局,兩者分別采用RGB和WRGB兩種技術路線,2014年三星的RGB技術路線在與LG的競爭中落于下風,傳出暫停投資的傳聞。2016年,三星正式宣布在大屏領域采用QLED技術,停止OLED電視生產計劃。 在三星放棄OLED電視后,LG在2017年、2019年分別發布基于OLED技術的“墻紙”電視和可卷曲電視。時隔4年后,2018年10月,業界資訊稱三星擬投資89億美元建設QD-OLED產線,從2020年起有序將LCD產線轉換至QD-OLED產線。另據了解,三星今年就將投建QD-OLED試生產線,由L8-1產線(8代線)改造而來,投資額約120億元人民幣。 OLED在HDR、眼健康、畫質層面上的出色表現,尤其是其“可卷曲”的特質,代表了面板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但OLED電視此前數年發展較為緩慢,是因為存在價格居高不下和產能壟斷等痛點。隨著海信的加入,OLED陣營成員已達15位,競爭有利于促進產業良性發展,產業發展進一步吸引上下游產商進入市場。 3月8日,LG電子在首爾發布OLED電視新品,售價與去年相比下調30%。上游面板的增產擴能,規模生產拉低成本,OLED電視也因此有了進一步的降價空間。 OLED電視蓄勢待發 市場調研機構IHS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OLED電視銷量11.48萬臺;2019年中國OLED電視將較2018年增長88.7%。奧維云網預計,2019年中國OLED電視的銷量將達38萬臺,2020年將進一步增長到80萬臺。 伴隨著銷量增長,相關標準也正醞釀出臺。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郝亞斌表示,協會將制訂國內8KOLED電視和柔性OLED顯示的行業標準,推動OLED電視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目前,國內已建和在建的6代柔性OLED面板產線數量總共有10條,其中京東方在建的產線就有3條。 3月25日晚間,京東方A年報透露,2018年公司顯示面板總體出貨量全球第一,其中柔性OLED良率和產能實現重大突破,成都6代AMOLED(柔性)產線良率持續提升,進入一線品牌客戶;品牌客戶出貨270萬片,2019年有望持續高增長;重慶第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綿陽第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規劃與建設按計劃進行;宣布投資京東方第四條AMOLED(柔性)生產線——福州第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夯實京東方端口器件產品供應能力。 據統計,全球OLED面板產能將由2017年的862萬平米增加至2022年的3701萬平米,年均增速34%;我國OLED面板產能將由2017年的91萬平米增加至2022年的2294萬平米,年均增速高達91%。 除京東方等面板企業受惠外,OLED終端材料企業也將迎來大單。中信證券按照OLED需求增速推算,全球OLED終端材料市場空間將由2017年的8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31億元,年均增速22%;我國OLED終端材料市場空間將由2017年的1.1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60億元,年均增速高達154%。 【2019-03-26】歐菲科技(002456)乘風而起的消費電子龍頭 光學升級驅動新一輪快速成長 國內光學光電領軍企業,外延內擴實現跨越式發展。公司早期以生產紅外濾光片為主,十余年來通過外延內擴不斷擴大產品線,形成了“智能手機+汽車電子”雙引擎拉動的業務模式,目前在影像系統、觸控顯示和生物識別等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公司所生產的攝像頭模組、觸顯模組和指紋識別模組出貨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是名副其實的消費電子光學光電龍頭。 業績維持快速增長,盈利能力不斷增強。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為430.40億元,同比增長27.40%,實現歸母凈利潤18.39億元,同比增長123.64%,公司近三年營收CAGR為32.52%,凈利潤CAGR為56.69%,業績增長持續性較強;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15.00%,凈利率為4.41%,同比分別增長2.67和0.24pct,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公司近年來多次通過對外融資擴大生產,資產負債率較高,隨著產線擴產完成和產品逐步放量,債務情況有望改善。 光學賽道持續升級,多攝、外掛式薄膜、屏下指紋多點開花。光學創新是手機硬件創新的極佳賽道,公司多項業務迎來極佳機遇。雙攝/三攝模組滲透率持續提升,公司市場份額有望擴大,盈利能力有望增強;柔性OLED正成為旗艦手機標配,公司的外掛式薄膜觸控方案將重回青睞;全面屏趨勢下,屏下指紋開啟新型指紋識別解鎖方式,公司在屏下指紋識別領域擁有良好卡位,指紋識別業務將迎來新一輪快速增長。 四大優勢助力公司長遠發展。公司具備四大競爭優勢。第一,公司重視自主創新,近年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掌握多項業內核心技術,在攝像頭模組、觸控顯示、指紋識別等領域的技術儲備處于業內領先水平;第二,完善光學業務垂直一體化布局,形成規模效應和上下游協同效應,并通過自動化生產有效降低成本;第三,公司客戶優質,與國內外知名手機、汽車制造商保持穩定合作,但未對單一客戶形成過度依賴;第四,公司股權結構穩定,管理層產業經驗豐富,執行力強大。 投資建議:公司是國內消費電子光學光電龍頭,我們預計公司2018-2019年EPS分別為0.68/1.02元,對應PE分別為21/14倍,因此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手機出貨不及預期、雙攝/三攝滲透不如預期、產品價格下滑。 【2019-04-01】立訊精密(002475)矩陣式創新鑄造平臺式成長新引擎 深耕5G版圖分饗新興產業重構紅利 回顧07年至今,A股電子產業鏈于過去十余年間圍繞蘋果產品創新迭代加速成長,如今已成為本土企業參與全球科技產業分工的優秀代表。立訊精密作為其中佼佼者,自切入蘋果大客戶供應鏈以來,依托自身精密加工制造深厚底蘊,于iPhone業務內不斷橫向品類拓展,并積極布局非Phone產品矩陣,Airpods等爆款創新產品為公司業績成長提供持續成長動力;同時公司前瞻布局5G通信及汽車業務線,為下一個十年發展期奠定平臺基礎,當前時點來看: 我們堅定看好蘋果作為全球電子產品創新龍頭的技術持續迭代與生態系統溢價能力,立訊精密作為A股優質電子企業,有望共享龍頭多維布局成長紅利。當前iPhone銷量仍處合理預期之內,公司過去5年不斷分食iPhone產業各環節紅利,考慮5G趨勢下產業鏈價值量繼續提升為確定性方向,同時有望引發新一輪換機潮,我們認為以iPhone量×價為主導的線性成長邏輯仍處于延伸趨勢;手機之外,我們已能看到以Airpods、Apple Watch為代表的蘋果另類消費電子產品市場表現極為成功,產品矩陣戰略穩步推進,為公司未來3年的業績彈性注入新動力。立訊精密作為大客戶戰略伙伴,過去多年成長經歷所積淀的供應鏈管理及研發經驗將保障其在產業鏈內的話語權,亦可在短期產業周期波動中體現出充分內在競爭力。 以通信與汽車為代表的產業鏈重構升級天花板遠高于消費電子,5G與電動汽車賦予立訊精密下一個十年期成長平臺。公司在消費電子領域的經驗有望復制到汽車、通信等弱波動、長周期性行業,使得公司業績長期成長性更為平滑可控,提高抗風險能力。公司上市初期即已著手布局汽車、通信領域業務,產業經驗及客戶積累豐富,2018年以來公司加碼5G與汽車業務線布局,主動擁抱藍海市場。我們認為公司通信及汽車業務規模有望持續增長,接力以智能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產業,成為公司下一個十年成長期的源動力。 公司作為電子產業鏈代表性企業,從?點?到?面?擴展多維產品矩陣,由?淺?至?深?構建精密制造平臺,從而有望跨越周期,實現持續發展:通過積極向優質客戶及對手學習,公司在消費電子領域培養了豐富的制造能力、成熟的員工管理體系、優秀的并購經驗,并逐漸擴張其多維產品矩陣、構建其精密制造平臺,注重經營質量與遠期戰略布局協同并進的更深層次發展。我們有理由認為,這種由表及里的公司內在質地持續優化演繹,是區分?優質企業?與?普通企業?最根本立足點,更是本土企業能否具備全球產業領導力的發展根基。 盈利預測、估值及投資評級:我們看好公司依托精密制造平臺戰略在消費電子、5G通信以及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的戰略布局及深遠規劃。預計公司2018-2020 年歸母凈利潤為27.2、37.1、48.8億元,對應EPS 為0.66、0.90、1.19元。考慮到公司精密制造的龍頭地位以及在汽車、通信連接器領域的深厚積累,或將帶來的估值溢價,給予公司對應2019 年35倍PE,目標價30.8元。首次覆蓋,給予“強推”評級。 風險提示:5G發展進度不及預期;單一大客戶訂單依賴風險;汽車和通信業務落地進度不及預期。 |